共富路上,一起抱团干事业
共富路上,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事业,起抱要多做资源整合的团干冷眼相待网加法,更要做好激发活力的事业乘法
清晨,江南水乡的共富路上薄雾还未散尽,和孚镇荻港村村民杨阿细家的起抱小院里已是一片热闹。
对着手机镜头,团干杨阿细热情介绍着手中的事业特色农产品,屏幕那头的共富路上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。阳光洒在她自信的起抱面庞上,映照着身后堆得小山似的团干货物。
可就在3年前,事业杨阿细还面临着两难选择——村里没产业,共富路上只能外出务工,起抱但父母孩子没人照顾。团干冷眼相待网这样的困境,在荻港村并不少见。怎样让大家在家门口把钱挣了?转机出现在2023年,南浔区委统战部及区工商联开始推行“共富工坊”,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,荻港村的“苕溪渔隐·共富工坊”应运而生。
消息传来,杨阿细第一个返回家乡。她对直播感兴趣,但首次试播就“掉链子”了,对着镜头憋得满脸通红。于是我们邀请直播达人来村里授课,讲解直播带货技巧。她学得认真,账号粉丝越来越多。有了经验后,杨阿细将直播技巧编成顺口溜教给乡亲们,带动大家一起通过直播创业。现在,村里已有23名固定主播。
杨阿细的成功唤醒了不少村民的创业梦。老渔民李道胜的亲子体验馆获得了区工商联10万元创业基金扶持,生意越来越红火;返乡青年自发成立“苕溪创客联盟”,在古戏台举办农产品展销会,拍摄的宣传视频获赞百万……
这些变化背后,离不开各方支持。当杨阿细直播需要升级设备时,区委统战部协调企业为她捐赠了灯光器材;当李道胜资金短缺时,人社部门同志帮忙申请贴息贷款;在农产品上市季节,统战部“青年人才智囊团”送来市场分析报告……
“共富工坊”实施两年多来,和孚镇已建设9个产业赋能样本,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,带动1500多户农民的农产品销售,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。
小渔村的每一处变化,离不开村民的敢闯敢干,也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巧用心思。共富路上,一起抱团干事业,要多做资源整合的加法,更要做好激发活力的乘法。如今在荻港村,杨阿细带动几十名村民成立直播合作社,老茶厂的茶叶通过电商渠道远销海外,分散的力量被有效串联起来,发挥“乘数效应”,释放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。
(作者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党建工作办干部 王红新)
栏目投稿邮箱:rmrbzzb@peopledaily.cn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6月11日 11 版)
[ 责编:钟蕾蕾 ]本文地址:http://ankang.sdtiancheng.com/news/20a9099889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